
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和茁壮成长,深入全民阅读活动,在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,28日上午新城区图书馆开展了“神奇的非遗古法技艺——水拓画DIY”体验活动。一次新颖的手工体验,是孩子想象力的迸发,也是孩子和家长团结协作的一次平台。
老师讲解水拓画的原理和制作方法,孩子们完全被这种神奇的操作吸引住了,看到鲜艳亮丽的成品后都跃跃欲试。
水拓画对于一些孩子和家长们来说也许是陌生的,水拓画从何而来?水中的颜料为什么能变成一幅画?其实“水拓画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国唐代时期,因为要在洗笔墨的池子里完成,所以在当时被叫做“墨池画”。唐代的墨池画主要为黑和白,是山水画的一种形式。墨池画流传至今,色彩变得鲜明丰富,创作形式也更加自由,万变不离其中是其制作方式。
“水拓”顾名思义要有水,容器中装满水,作画者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里添加调配好的颜料,使其在水中自然流动,形成花纹或相应的纹理。作画时把宣纸或卡纸轻铺水面,充分利用纸的吸收性使成型的颜料拓印在纸上。
孩子们根据老师的分解教学,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,用颜料在水中调配出自己喜欢的图形,把团扇当作画布一点点浸入水中,图案跃然扇上。
每一面团扇都是独一无二的,水拓画在呈现惊奇之余,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视觉观察力,用简单的方式使孩子们自主探索,创作出充满活力的作品。
撰稿:张艳
审稿:徐向春